管理者都清楚,激励在组织管理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。但是很多时候,大家可能没太注意激励的效果,其实激励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。
一个人的工作绩效有很多影响因素,但是其中三个因素会有着更明显的作用,这三个因素分别是:个人的能力、工作环境、激励。从这意义上来讲,激励的重要性非常明显。
通常情况下,激励总是会发挥作用,但是在某些情况下,不管你采用何种激励措施,可能都无法达到效果。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激励的作用,同时也能够针对问题做出选择。
什么情况下,激励无法发挥作用?主要有以下三种:
工作超负荷,状态疲惫
第一种情况是工作超负荷,带来疲惫。
当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的时候,往往承担非常重的工作量,当然也会相应获得高的肯定。
但是管理者要注意,如果一味让员工拼命工作,出现工作超负荷情况时,最后员工会疲惫,哪怕他非常热爱并出色胜任这项工作,他也会离开。
这种疲惫感,已经不再是激励可以解决的。如果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,我个人还是建议管理者认真对待,去做出调整。
角色不清晰,任务冲突
第二种情况是角色不清,任务冲突。
没有明确的分工,人们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工作成效,也无法发挥作用。清晰的职责和分工,是每一位员工获得工作绩效的前提。
我们常常发现,无法获得清晰分工的现象同样存在,甚至出现角色不清、任务冲突。
比如,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的岗位,你承担的责任比你的岗位要大;如果你是一个部门负责人,公司反而要把全公司的一个责任交给你。
但是它又不给你一个全公司的角色,只跟你说相信你,你去做吧,这些就叫角色不清,任务冲突。
这种情况下,往往激励没有用。在这种角色不清、任务冲突的情况下,无法衡量绩效,也无法产生绩效。所以激励对他来说是画饼,没有任何意义。
不公正待遇,激励无效
第三种情况是遭遇不公平的待遇。
我想特别提醒一件事情:只要员工觉得不公平,激励就不会有任何的效果。在管理当中获得公平有两个方向,一个叫做公正,一个叫做公开。如果能参与到这个决策的过程和确定设立标准的过程,员工会觉得比较公正。
公平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只有公平存在,所有的考核和奖励才会真正有效。
如果公平本身已经不存在了,那么考核和奖励只是形式上的,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。因此,只要人们觉得不公平,激励就不会有效果。
激励有效的关键:
切实改变工作状态
综上所述,只要不满来自于疲惫、角色不清与冲突的任务和不公平的待遇,就不要从激励角度再去努力。
因为不管再怎么花钱,再怎么承诺都是没有用的。可能人们会暂时接受管理者所做出的激励安排,但这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。
在以上三种情况下,我建议管理者不要再动用激励的措施,而是切实地改变人们所处的工作状态。
针对角色不清与任务冲突的问题,特备需要关注以下做法:
(1)助理头衔慎用
如果你要用的话也不要长期用,用到一定阶段就要把这个头衔拿掉。要么让他当副总,要么就要任命另外一个正式的岗位,不要在这个岗位上的时间太长。
(2)关注任务小组和正式角色间的冲突
任务小组和正式角色之间的冲突,也不要让它保留时间太长。一定是任务小组成立的时候就要有解散时间,才可以让角色和任务都清晰。
(3)新事业给角色
如果你做新事业,这个新事业的定位是非常高的,我希望你也能给一个匹配的角色。然后这个新事业的激励才有机会被实现。
合理的工作量设计、清晰的职责、明确的任务以及公平的待遇,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,人们才会安心工作。在此基础上,增加激励的措施,就会获得高的工作绩效。
转自公众号:春暖花开